丑女种田:山里汉宠妻无度 第645章 年轻俊朗的脸

小说:丑女种田:山里汉宠妻无度 作者:巅峰小雨 更新时间:2021-03-15 09:41:06 源网站:新笔趣阁
  湖光县是望海县的邻县,往东面过去,那里也是山林居多。</p>

  杨若晴和骆风棠天蒙蒙亮就出发,赶着马车抵达湖光县左家庄的时候,日头已经西沉了。</p>

  “下昼去拜访人,有失礼仪,咱先找一户农家落下脚,明日上昼再去拜访左庄主。”杨若晴提议。</p>

  骆风棠自然是没有异议。</p>

  这个时代的农家人,大多比较淳朴。</p>

  很快,两个人便在左家庄入口的一户农家落了脚。</p>

  这户农家,是一对老夫妇。</p>

  都白了头发驼了背,儿子媳妇带着孙子孙女在湖光县里租了个小铺子做早点买卖。</p>

  一个季度回来一回,给老两口送点银钱和衣物。</p>

  老两口就在家里伺弄几块菜园地,养几只鸡鸭。</p>

  几亩田地做不动,租赁了出去。</p>

  杨若晴给了二老五百文钱,当做这两日的食宿费。</p>

  老两口开心得不得了,夜里煮了杂粮饭,还炒了鸡蛋,拿出了过年留下来的咸鱼来招待她和骆风棠。</p>

  吃过了夜饭,四人坐在豆油灯下聊天。</p>

  杨若晴趁势打探起了这左家庄庄主的情况。</p>

  关于左庄主这个人的存在,她是从秃子口中听来的。</p>

  在来之前,她想象中的左庄主,能够让李财主忌惮,成为克制李财主的劲敌。</p>

  那么,这个左庄主,必定在庄子里也是一霸。</p>

  跟李财主一样,横行一方,被庄子里的村民提及时,谈虎色变的一个人吧。</p>

  可是,当老汉说起左庄主的时候,饱经沧桑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</p>

  “说起我们左庄主啊,那可真是一个大好人啊……”</p>

  老汉的话匣子被打开了。</p>

  “我们左家庄,都是靠了左庄主,咱村人才能吃得上饭啊!”</p>

  “左庄主人好,又有本事,帮咱村里修路铺桥,搭屋子。”</p>

  “帮咱打制犁头板车梯子。”</p>

  “谁家儿子娶媳妇,都是请左庄主帮忙打制桌椅家具。”</p>

  “一样的木头锯子,左庄主打出来的家具,可好看啦……”</p>

  关于左庄主的那些事迹,一桩桩,一件件,被老汉像倒豆子般说了出来。</p>

  边上的老妇人也忍不住补充几句。</p>

  “左庄主家大业大,咱这一片的田地,大多都是他家的。”</p>

  “他家的佃户和长工,待遇好。”</p>

  “县城还有好多产业,可左庄主从不托大,对咱村人和善。”</p>

  “瞧瞧,我手里这拄拐,就是上回摔了一跤后,左庄主给老婆子我打的……”</p>

  杨若晴听得一楞一愣的。</p>

  敢情这左庄主跟李财主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亲民路线啊!</p>

  见到老妇人把拄拐伸到了自己跟前,杨若晴接过来打量了几眼。</p>

  我勒个去。</p>

  这种拄拐,可不是这时代老妇人的那种单调的一根龙头棍的造型。</p>

  拄拐的底下,还有三根分叉出来的支柱。</p>

  支柱上面镶嵌着一块椭圆形的木板。</p>

  木板可以折叠。</p>

  折叠起来的时候,就是一根普通的拄拐。</p>

  木板和三根支柱打开,便是一把小巧的板凳。</p>

  方便轻巧,可随身携带。</p>

  这种拄拐,杨若晴在现代看到过。</p>

  古代,这还是头一回。</p>

  这个左庄主,有点意思。</p>

  跟老两口说了一会儿话,各自散了歇息。</p>

  翌日,杨若晴起早帮着老妇人一起做了早饭。</p>

  饭桌上,她跟老两口道出这趟过来,想去拜访下左庄主。</p>

  老汉道:“左庄主家就在村子最南头,不过他这几日白日里恐怕都不在家呢。”</p>

  “那在哪?”杨若晴问。</p>

  老汉道:“咱这一带往年春耕都要缺水,左庄主一直在琢磨田地灌溉的事儿。”</p>

  “这几日白日里应该都在村后的田里忙活。”</p>

  吃过了早饭,在老汉的带领下,杨若晴和骆风棠直奔左家庄后面的田地。</p>

  这个地方,也是三面环山。</p>

  在去找寻左庄主的路上,杨若晴看到了很多极赋特色的小桥,河流。</p>

  庄户人家田地里使用的犁头等农具。</p>

  这些都是出自左庄主的手吧?</p>

  这位庄主,好像对农事方面的生产工具很有研究。</p>

  “杨姑娘,骆兄弟,前面就到啦!”</p>

  领路的老汉停了下来,指着前面不远处对他们二人道。</p>

  杨若晴抬起眼来,朝那边望去。</p>

  青山绿水间,是一块块类似于八卦状的农田。</p>

  田边有一条小河,河水潺潺。</p>

  一架外形咋一看过去,有些像摩天轮的木制风车架在河水中间。</p>

  那风车,用木头做骨架,圆盘却是用藤条做的。</p>

  借助着水流的动力,缓缓转动起来。</p>

  藤条上,绑着很多只竹筒。</p>

  竹筒从河里吸满了水,在风车转动的‘嘎吱嘎吱’的声响中,缓缓升起。</p>

  然后到达风车转盘最顶端的时候,竹筒里的水受重力的作用,就会淌出来。</p>

  落进边上的一根用剖开的竹子做的水槽里面。</p>

  水槽又连接着其他的流通渠道,就这样,河水源源不断的从河里吸取上来,再缓缓淌进田沟里,滋润着农作物……</p>

  好精妙的设计!</p>

  杨若晴暗暗眯眼,视线转而落到风车边上的几个男子身上。</p>

  水车边上的岸上,站着两个拎着水桶的男子。</p>

  一个跟老杨头差不多年纪,花白了头发。</p>

  边上那个中年汉子,一看就是老者的儿子,两个人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</p>

  看他们两个那欢天喜地的样子,估计是边上那块田的主人。</p>

  看到田地里有了水,父子两个都露出激动欢喜的样子。</p>

  一个劲儿的朝站在河水里的另一个男子道着谢。</p>

  她的视线,落在河水里的那个男子身上。</p>

  他看起来很年轻,估计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。</p>

  穿的衣服,很简朴,裤脚打到了膝盖的地方。</p>

  站在潺潺的河水中,扬起一张年轻俊朗的脸,视线紧跟着那转动的风车轮子。</p>

  手里还拿着一把木工的工具,不时的在那敲敲打打几下。</p>

  全神贯注的样子,给人一种敬业的感觉。</p>

  “水里的那位,就是左庄主吧?”</p>

  杨若晴问带路的老汉。</p>

  老汉一脸自豪的点头:“对呀,那就是我们左庄主了!”</p>

  说罢,老汉加快了步伐朝那边跑去,跟左庄主那引荐杨若晴和骆风棠了。</p>sxbiquge/read/0/540/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