丑女种田:山里汉宠妻无度 第3734章 淡定淡定

小说:丑女种田:山里汉宠妻无度 作者:巅峰小雨 更新时间:2021-03-15 09:41:06 源网站:新笔趣阁
  小花其实是没有什么主见的,这些都是大安拿的决定。</p>

  大安在拿这些决定之前,其实已经征询过杨若晴还有杨华忠他们的意见了。</p>

  大安的想法是,自己已经在京城置办了房产,也在翰林院当差,不管将来如何,至少这几年,这近期,是肯定要在京城安家立业的。</p>

  所以,峰儿三岁之前让他跟着小花住在老家长坪村,又或者小花去京城,把峰儿留在家里代替他们两口子陪伴杨华忠和孙氏夫妇。</p>

  等到峰儿三岁之后,大安就要开始准备亲自为峰儿蒙学了,所以得接去京城,好让峰儿提前适应京城的生活习惯,还有当地的方言什么的。</p>

  因为等到峰儿六岁左右,大安要送他进学堂,正式开启峰儿的求学之路。</p>

  “姐,你说,是不是真的慈母多败儿啊?”</p>

  小花突然问杨若晴。</p>

  杨若晴怔了下,道:“也不一定吧,这得看啥情况。你为啥这么说啊?”</p>

  小花苦笑,“我看着峰儿这小模样,心里头软软的,除了喜欢还是喜欢。”</p>

  “可我一听到大安哥哥为峰儿安排好的那些事情,我就忍不住有点心疼。”</p>

  “想到这孩子只能这么舒舒服服无忧无虑的玩耍三年,三岁之后就要上京,开始念书。”</p>

  “大安哥哥别的方面都好,在念书这块,对自己要求严格,对峰儿肯定也是很严厉的。”</p>

  “我每次想到这些,我都忍不住的心疼,六岁之后进京城的学堂,跟其他的孩子们一块儿念书,开始参加一波接着一波的科考……”</p>

  “姐,我是真心舍不得,心疼峰儿,但一想到若是不念书,峰儿不就成了游手好闲的人了嘛,将来也是要吃苦头的,所以,我这心里纠结啊,跟大安哥哥那里嘀咕了两句,他便说我是慈母多败儿!”</p>

  杨若晴轻轻笑了声,道:“你呀,就是想得太多了,才庸人自扰。”</p>

  小花苦笑,“或许吧。”</p>

  杨若晴接着道:“你看看咱身边,还有外面大街上,那些形形色色的人,谁是一辈子高枕无忧的呢?”</p>

  “没错,天桥底下晒着日头睡大觉得乞丐他们高枕无忧,可是,他们过的日子给你,你乐意过吗?”</p>

  小花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。</p>

  杨若晴接着道:“这就对了嘛,你再看大安,”</p>

  “大安十岁多才进学堂念书,头悬梁锥刺股这种对自己严苛的事情,他都用过。”</p>

  “大安念书有多用心,吃了多少苦头,我清楚,你也清楚。”</p>

  小花连连点头,“想当初大安哥哥从学堂回家来,娘和姐姐都让他早点歇息,”</p>

  “只有我晓得,他晚上还是会坚持温习功课的。”</p>

  “暑天,好热,那蚊子围着他的腿打转儿。”</p>

  “冷天,那手冻得握笔都在颤抖,我在一旁坐着针线陪着,偷偷看着,也是心疼得不行。”小花道。</p>

  杨若晴道:“吃的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”</p>

  “没有大安当初不分寒暑不分昼夜的用功苦读,何来今日你们娘俩的锦衣玉食?”</p>

  “这世上,每个人从生下来就被投放到了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里,即便不念书,即便出去做生意,那都是狼争虎斗啊!”</p>

  “即便不做生意,留在家里打理庄稼,为啥同样的田地,别人家的稻谷种得比你家好?”</p>

  “那也是因为别人在那块田地上花的心思更多,打理得更勤快,所以等到秋收的时候别人家就能比你家多打个三五斗!”</p>

  “你心疼峰儿,这是人之常情,我又何尝不心疼辰儿呢?”</p>

  “辰儿小小年纪便特招进了大齐最好的书院应天书院,即便他生来脑瓜聪敏,可应天书院里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上去的精英中的精英。”</p>

  “甚至还有周边邻国的那些优秀学子们,在这样的环境下,辰儿肯定也是有压力的啊!”</p>

  提到辰儿,杨若晴感慨万千。</p>

  辰儿是她的骄傲,但辰儿也是她最心疼的孩子。</p>

  “姐,辰儿不容易,你更不容易啊!”小花听到动情之处,忍不住掏出帕子来擦拭了下眼眶。</p>

  杨若晴道:“比起辰儿的不容易,我这点心疼算个啥呢?念书那块,得靠他自个,我这个做娘的磕是啥忙都帮不上啊!”</p>

  “不过,男孩子嘛,早晚都要挑起担子的,躲不掉。”</p>

  “咱还是把心放狠一狠,老鸟教小鸟学飞的时候,不也得眼睁睁看着小鸟摔跤嘛!”</p>

  “想开些,每个人都要长大,辰儿如此,峰儿也是如此!”</p>

  杨若晴伸出手去,轻轻拍了拍小花的手,对这个新妈妈以示鼓励。</p>

  ……</p>

  做完了清明节,峰儿在长辈们的见证下,在亲戚朋友们的祝福声中,名字郑重写进了老杨家的家谱里。</p>

  杨华忠家喜添孙子,清明酒席跟峰儿的补办满月酒席一块儿办,竟然办了满满当当的十桌。</p>

  十桌里面,属于平时经常走动的亲戚朋友坐了三桌,村里,还有隔壁村有交情的坐了两桌。</p>

  剩下的五桌宾客就有点意思了。</p>

  周边村子里的大户人家的家主,镇上这个员外那个员外,保长啊这些人。</p>

  还有就是县城竟然也来了人,邹县令家稍微矜持一点,派了个官家前来道贺。</p>

  然后县城里商会的会长啊,药行的行长啊,这个铺子的大掌柜那个铺子的大掌柜啊。</p>

  书院的院长啊,某某先生啊,等等,等等……</p>

  满满当当的五桌宾客,一大半都不认识,生面孔。</p>

  但这没关系,大安和骆风棠不认识他们,他们认识他们两个就行了。</p>

  “啧啧,咋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人来啊,幸好这事先准备的食材够多,不然真的没法招呼了。”</p>

  后院灶房里,烧饭的妇人们可忙坏了。</p>

  大孙氏一边加紧剁肉骨头边嘟囔道。</p>

  杨若晴正在那里搅拌粉蒸肉,闻言笑了:“有句话咋说来着?穷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,说的磕不就是这个理儿嘛!”</p>

  大孙氏也是满脸的感慨,“还别说,这些人的鼻子可真灵敏,峰儿入家谱,补办满月酒席这事儿都被他们给打听到了,厉害!”</p>

  杨若晴道: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有心,啥事打听不到呢?淡定,淡定!”</p>sxbiquge/read/0/540/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