檀郎 佯败(上)

小说:檀郎 作者:海青拿天鹅 更新时间:2022-04-19 03:36:22 源网站:新笔趣阁
  秦王毅力, 让我有些吃惊。</p>

  起初, 他说下个月就要去攻打中原,我觉得这是痴人说梦。但后来, 我发觉他并非只是说说。</p>

  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快,在我允许他外出散步之后, 他就开始每日练剑。谢浚那边显然也已经放下心来,每日秘密送来的奏报多了许多。</p>

  虽然皇帝只是在扬州发了个诏书, 诸侯们也只是动动嘴皮,未发一兵一卒,但此事的影响仍然甚大。</p>

  沈延和大长公主等人表明拥护扬州之后,雒阳的赵王一度气急败坏, 誓言要杀沈氏和桓氏五族。</p>

  但他也不过叫喊而已。雒阳的贵人们或许爱做蠢事, 但何时逃命却是嗅得精准。在皇帝发诏之前, 桓氏和沈氏的族人亲眷早已各自追随桓肃和沈延逃得精光。至于别的妻族母族之类, 如桓氏和沈氏这样的人家,姻亲皆高门豪族,赵王如今要与人争斗,还须仰仗他们多多支持自己, 岂有动手之理。</p>

  故赵王虽与对手济北王一唱一和,动不动就要杀要剐,但看清形势的人,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。</p>

  近来最大的动静, 便是不少雒阳的大臣携着家眷离开了雒阳, 往扬州投奔皇帝。</p>

  秦王接到这些奏报的时候, 坐在榻上,沉吟不语。</p>

  “告知裴将军,收拾收拾。”他抬头,对一旁侍立的冯旦道,“明日便开拔回居庸。”</p>

  众人皆诧异。</p>

  “明日?”冯旦看了看我,“这……”</p>

  “殿下的身体还未好全,”我说,“还是再将养几日。”</p>

  “孤已好得差不多了。”秦王却道,“中原形势恐不久就会生变,我等须返回居庸,与谢长史等商议对策。”说罢,他不容反驳,对冯旦道:“去办便是。”</p>

  冯旦值得应下,往殿外而去。</p>

  看着冯旦的身影,我心中动了动。</p>

  回扬州的船还在海港里等着,既然秦王已经好了,我留下也无用,不如……</p>

  “殿下,”我即刻道,“殿下的病已经痊愈,我……”</p>

  “你随孤去居庸。”秦王似乎料到我要说什么,打断道。</p>

  我瞪起眼:“当初我答应来为殿下治病,可是说治好了殿下便可回去。”</p>

  “好?”他看我一眼,“孤这模样,算是治好了么?孤夜夜睡不安宁,今晨还觉头疼,每日只以肉粥充饥,哪个康健之人似孤一般?”</p>

  我:“……”</p>

  这是强词夺理。他说睡不好就睡不好,说头疼就头疼,谁知是不是真的。</p>

  我拉下来脸,冷笑:“殿下是不打算放我回去?”</p>

  “云霓生,”秦王深吸了一口气,“你可还记得,当初你誓言助孤成就大业,还曾签字画押,如反悔不从则断子绝孙而天打雷劈。”</p>

  我说:“自然记得,我所做一切,皆为践诺。”</p>

  “那契是与孤立的,是否践诺,自也由孤说了算。”秦王正色道,“孤正当用你之际,而你弃孤不顾,怎算得践诺?孤待你不薄,哪次不是予索予取,亦从不计较你那些心思手段。你且回想过往,扪心自问,果真对得起孤一番信任么?”</p>

  我不由地摸了摸耳朵,觉得它着实受累。</p>

  说实话,我有些后悔那时候跟他立什么契,以为能凭着那一张纸占他便宜。未曾想他反将一军,我还不得机会用上,他已经频频借此说事,每次指责我都愤慨激昂,仿佛他是个受骗上当的良家女子,而我是个始乱终弃的臭流氓。</p>

  “殿下此言差矣,”我说,“我虽有许多心思手段,但我答应过殿下的事,便从未辜负。我答应殿下除东平王,便除了东平王;取扬州钱粮,便拿下了扬州;裴将军请我救殿下性命,我隔日便启程来了辽东,若为一心想着殿下大业,我何必做这么许多?”</p>

  “是么。”秦王即刻道,“那么孤身体未愈,你便要走,又如何解释?”</p>

  我:“……”</p>

  千绕万绕,他又绕回了这里。</p>

  “头疼睡不好食欲不振皆小事,”我深吸口气,耐着性子道,“我可为殿下留些药……”</p>

  “你留下,不仅关乎孤的病情。”秦王道,“云霓生,你立誓要助孤得这天下,元初与孤结盟,亦是为了早日结束天下纷乱。你可曾想过,留在孤身边用处大些还是回扬州用处大些。”</p>

  既然掰扯到这个,我来了精神。</p>

  “我以为还是回扬州用处大些”我说,“殿下身边人才济济,谋士出众,南征之事又谋划已久,不必我参与也必然顺遂。扬州则不然。圣上、元初和沈都督新进去到,立足未稳;且扬州关乎钱粮,乃成败之关键,我到扬州为殿下坐镇,岂非比在殿下身边做一个碌碌庸庸的谋臣更为有用?”</p>

  “孤从不任用碌庸之人。”秦王道,“且有一事,你留在孤身边,比在扬州更为有利。”</p>

  “何事?”我问。</p>

  “孤南征之后,过了冀州便是兖州。这半年来,明光道在兖州风生水起,迟早要与孤对阵。”秦王看着我,“你未必乐见。”</p>

  我愣了愣,心中登时掀起波浪。</p>

  这妖孽,总是时不时给我一个惊喜。</p>

  “明光道?”我面上平静,道,“明光道与我何干?”</p>

  “与你无干么?”秦王道,“去年岁末,明光道的人将云氏田庄中的佃户都迁去了蜀地;且明光道进攻临淮国之时,你和元初就在钟离县城之中,由明光道的人守卫宅院。”</p>

  我:“……”</p>

  他能知道得这么详细,可见连明光道之中也有秦王的奸细渗入。</p>

  “殿下果然消息灵通。”我冷笑。</p>

  “也不算灵通。”秦王神色不改,“否则也不会连你在扬州何处也找不到。”</p>

  我不与他纠缠这些,道:“殿下既提起了明光道,不知有何计议。”</p>

  “明光道虽乌合之众,但可在数年之内成事,自有高人。”秦王道,“若可招安,乃大善。”</p>

  我说:“明光道可是要拥立前朝真龙,与朝廷势不两立,殿下打算如何招安?”</p>

  “这便要看你的了。”秦王道。</p>

  我的心不由吊起。</p>

  我和曹叔曹麟在一起的时候,并未刻意避讳,好些人都知道曹叔和曹麟之间似亲人一般,秦王若埋伏了细作,打探不难。而更往深的,则是我和曹麟的身世秘密……</p>

  想到这一层,我忽而看向秦王。</p>

  他也盯着我,目光深邃。</p>

  心倏而安下。此事,只有我、曹叔、黄遨以及公子知道,曹麟都未必明白。秦王就算打听得再细,也无从知道。他引起这话头,乃是为了试探。</p>

  “殿下莫误会了,”我面不改色,“我虽与明光道有些交情,但不过是因为联手铲除临淮王之故。若要我三言两语将明光道劝降,殿下莫不是想得太多。”</p>

  果然,秦王道:“是么?据孤所知,那明光道的头领曹贤,以及他们奉为教尊的曹麟,你一个称曹叔,一个称阿麟。寻常交道,只怕不至于如此。”</p>

  我笑了笑,道:“殿下,我是什么人,殿下又不是不知,天生亲善四邻,讨人喜欢。当时元初在临淮王手上,我要救他,只能求助明光道,不与这二人相处得热络些,我如何救人?那曹贤见到了我,说我长得与他失散多年的侄女一般,非要让我叫他一声叔;那曹麟也是,说我着实亲切,绝不肯让我叫他公子,只让我称他小名。这般盛情,我如何拒绝?殿下切不可听风就是雨,混淆了是非。”</p>

  秦王不知是听进去了还是没听进去,看着我,唇角始终微微翘着。</p>

  “既如此,对于这明光道之事,你以为当如何处置?”他问。</p>

  我说:“殿下方才说的其实也甚是在理,我既与明光道打过交道,自认在那边还有几分薄面。殿下既然想招安,我便去兖州一趟,向曹氏二人明以道理晓以大义,劝他们归服。”</p>

  秦王笑了起来。</p>

  声音低低的,似牵扯到了内里,片刻,转头咳了两声。</p>

  旁边的侍从正要给他拍背,他抬手止住。</p>

  “此事日后再说。”他转向我,淡淡道,“你现下便去收拾行囊,随孤回居庸。”</p>

  秦王做事说一不二,用过些膳食之后,一众人马已经收拾齐备,在宫前等候。</p>

  我瞅着后面也有马车,正要过去坐,秦王将我叫住。</p>

  “你与孤同乘。”他说。</p>

  我说:“那如何使得,殿下若路上要吃喝如厕,我又不会伺候人……”</p>

  “要孤动手绑你么?”他冷冷打断道。</p>

  我知道他真的干得出来,撇撇嘴角,不情愿地跟着他坐到马车上去。</p>

  马车辚辚走起,离开了离宫,往居庸而去。</p>

  为防秦王着凉,这马车的窗都被封了起来,我想看外面的风景也不得门路。</p>

  百无聊赖地四下打量了一会,没多久,我只得看向秦王。</p>

  他也看着我。</p>

  他坐得比我舒服多了,身后靠着硕大的隐枕,身上披着厚裘袍,裘皮捂手里,还有一个铜暖炉。</p>

  “殿下就这般离开,不必知会燕王?”我说。</p>

  秦王道:“燕王将这离宫交与孤,便是随孤去留,知会做甚?”</p>

  我说:“燕王可知晓殿下得病之事?”</p>

  “不知。”</p>

  我点头。也对,宗室最不缺花花肠子,我若是燕王,要知道秦王快不行了,没有些小算盘是不可能的。</p>

  “为何问起燕王?”秦王道。</p>

  “不为何,”我说,“不过住了这么些日子,觉得燕王甚是大方。”</p>

  “怎讲?”</p>

  “我住那偏殿里,什么都有,光是崭新衣物便占了一排衣柜。”我感叹,“燕王连殿下的姬妾用物都想好了,还不大方?”</p>

  “云霓生,”秦王忽而似有些不耐烦,“你无事可做么?整天想这些。”</p>

  我坦然承认:“正是。”</p>

  他不理我,却转头从旁边拿起一本书。</p>

  “既然无事可做,便念书好了。”他将书丢到我手上,继续靠在隐枕上闭目养神,“从第一页起,念吧。”</p>sxbiquge/read/63/63861/ )